烈士事迹
当前位置:烈士事迹

杨体锐烈士革命事迹简介

作者: 发布时间:2014-12-17 浏览次数:1636

  杨体锐烈士革命事迹简介


  杨体锐,字姿英,乳名学周,1892年生于河南孟津马屯乡班沟村。聪敏好学,思想进步,热爱国家,怜悯人民。1909年(宣统元年),杨体锐以“权国家之兴隆,保社稷之安宁,必曰军人乎!其强则长国威,而弱则损国气,此古之大较然也”的警句启首,破《贵军人论》之考题,名列数千考生之首,考入开封河南陆军小学。杨在陆军小学期间,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、追随孙中山,入同盟会。1911年武昌起义喜讯传来,他即奔赴潼关,投入“秦陇豫复汉军”,参加辛亥革命任东征军连长。民国成立后,被张钫任命为模范团大队长。


  1912年春,杨与马步村王氏结婚。王性行贤孝,与之感情笃厚。杨就义后王坚贞守节60载。1969年病逝,终年78岁。


  1913年河南当局选送杨体锐到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。赴宁途中 “二次革命”枪声打响,决心飞驰军前,参加保卫辛亥革命成果、推翻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斗争。抵宁后,前往南京讨袁军总司令部晋谒黄兴,介绍了河南的军政形势,提出了反袁斗争的建议。黄兴感其胆识过人,分外器重。授予孙中山三封亲笔书信,并委以豫西讨袁军司令,命他带领讨袁军教导营豫籍战士阎作霖、于广创、夏光明、周景文、彭翼东等人返豫和刘镇华、张伯英联系,传达河南、陕西反袁计划,策动豫西镇嵩军,联络豫西南地区革命党人控制的军队,特别是在豫鄂边界驰骋风云的白朗起义军,使其从侧后方攻击袁军,为南方讨袁军的胜利进军开辟道路。


  当时的河南处于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残酷统治之下,军警、侦探,跋扈横行,大肆捕杀革命党人和青年学生。杨返豫后,在腥风血雨笼罩着中州大地上冒着生命危险,披星戴月,日夜兼程,奔驰于汴、洛、陕(县)、潼等地,四处联络革命党人,运动镇嵩军的官兵和白朗起义军,一待时机成熟,即在中原大地点燃革命烈火,举起反袁义旗。他亲自到白朗起义军中游说,白军愿听约束。


  正值武装讨袁起义的准备工作日趋就绪之际,与杨体锐同行的高丹桂经不起敌人的诱利,把起义计划泄露于敌。张镇芳得此情报,密令驻洛镇嵩军首领刘镇华缉拿杨体锐、阎作霖与谢楚才等。阎在洛阳被捕并解押开封,谢楚才与杨急谋南下。行至洛阳,因天降大雨,火车停开,复返家中。不料被利禄熏心、邀功心切的刘镇华派骑兵追至,围村搜捕。杨让谢楚才乘机潜逃,被围后,杨体锐不忍连累祖父及家人,便挺身而出,斥敌就缚。解往洛阳途中,敌士兵为其英勇无畏的凛然正气所感动,示意他由田间小道遁去,而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的杨体锐却爽朗表示:“事情即已败露,就应为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,大义所在,我怎能贪生怕死,忍心背义连累你们?”士兵听其言,无不为之动容泪下。及至洛阳,刘镇华刑讯无供。遂押送开封交于屠杀河南革命党人与进步青年的总机关---军警联合会,由河南都督张镇芳对杨严刑审讯,逼杨交待同谋人。杨坚贞不屈,正气凛然地回答:“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,惨杀革命志士和无辜人民,天怒人怨,全中国反对帝制、拥护共和的都是我的同谋,我能交待谁?”审官连施酷刑拷讯,直使杨体锐血溅骨裂,但他始终没有供出一个同志。


  1913年8月4日,杨体锐为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,英勇就义,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。就义前夕,他从容遗书,封启上写着“杨体锐捷报”,由“孟津劝学,郭先生收转”,与祖父母、父母亲及新婚笃爱怀孕在身的妻子诀别。他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写到:……孙未得为国灭贼,又被贼捕,死不足惜。人固有一死,此固孙所乐……此请合家无哀!……不肖孙体锐笑禀。”杨体锐烈士英勇就义了,他像划过天际的流星,使历史的天空倍感多彩。他的事迹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历史上有他精彩的一页。人们不会忘记他,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。